骨病指骨、关节、滑膜、筋膜、间盘、骨所连接的肌肉、肌腱等所发生的病变。临床常见骨质增生、椎间盘突出、骨质疏松、骨髓炎、骨结核、骨坏死、骨不连接、风湿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骨肿瘤等。
祖国医学认为,“肾主骨生髓”。骨离不开髓的充养,骨髓是肾中精气所化生。骨的生长、发育以及修复,均有赖于肾精。实际上,这也是肾中精气促进机体生长、发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。肾精充足,骨髓充盈,则骨骼健壮;反之,肾中精气不足,则骨髓空虚。
肾为先天之本,阴阳之根;脾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脾之强健,有赖肾中精气的温煦蒸腾;肾之藏精,依靠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的充养。脾与肾在生理上相互资助,相互促进;在病理上相互影响,互为因果。如肾气不足,温煦蒸腾作用虚弱,火不生土,脾的运化功能便减退,不能正常地化生气血;反之,若脾气虚弱,难以化生水谷精微,气血生化无权,则肾不能正常地“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脏之”,以致肾中精气匮乏。治疗中,补肾可以实脾,健脾可以强肾。
筋附着于骨骼、关节,束骨而利机关。筋力强劲,束骨有力,各骨节衔接稳定而活动自如。筋为肝所主,肝藏血,罢极之本;肝为筋之合,筋的营养来源于肝,肝虚血少,筋失其养,则柔弱无力而不能束骨。骨乃肾所主,肾精不足,或房劳过度伤及肝肾,终致精虚无以滋养,血虚不能濡润,筋骨、经脉失去营养。这样便会发为筋骨痿证,见筋脉弛缓无力或拘挛不展等症状。或引起骨痿之病,见骨骼痿软虚弱、腰脊不能伸举。筋痿、骨痿同属“五痿”之病,多因元气败伤,精虚不能灌溉,血虚不能营养。筋骨之痿,当责之于肝肾,肝肾为精血之源,肝肾亏虚则精血无源。因此,痿之所成,总由精血败伤、亏虚不足为主。
由于脾运不足,或因后天各种因素而致肝肾亏损,精血荣养筋骨不足,又感风、寒、湿邪入侵,阻滞经络,临床可见荣养不足或气血瘀滞。虽西医临床病名分类繁多,病因病理复杂。但从中医角度论治,不外乎以上所述原因所致。治疗上以调和脾胃,补益肝肾为主,兼以祛邪。脾胃和,则吸收和运化力强,给予补益肝肾之类药物。肝肾精血旺,邪浊自然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