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情况下,服药影响食道健康的因素有:
1.服药方式不当正常情况下,药物从口腔经过食管,迅速到达胃部,很少引起食管的不良反应,但不正确的服药方式,如干吞药片、不喝水或喝水太少,卧位服药或用药后立即上床休息,都会对食管产生“杀伤力”。研究表明,直立位吞水服药,药物于15秒后通过食管到达胃部;而不饮水或饮水后呈仰卧位,过了10分钟,约50%的人药物尚未进入胃内。
2.药片过大过硬有的片剂又大又硬,服药时卡在食管狭窄处,造成食管损伤。由明胶制成的胶囊外壳,遇少量水会膨胀,比片剂更易滞留。
3.药物刺激性强有些药物呈碱性或酸性,在食管中停留过久,直接刺激黏膜,造成化学性损伤。抗肿瘤的药物毒性较大,可直接毒害食管。抗菌药刺激性也较强。
4.食管本身存在异常如心脏病患者,扩大的心脏会压迫食管,此外,食管狭窄、蠕动缓慢、胃食管反流等,都不利药物通过。
服药时要保持身体直立
日常服药时,注意一些“小节”,就能避免或减少药物对食管的损伤。
1.服药前,先喝一些温开水,润滑食管,以利药片、胶囊通过。如果不是需要限水的患者,每次服药饮水量不应少于100毫升。特别是服刺激性强的药物时,切记多饮水。
2.服药时,身体尽量直立,卧床患者应坐起。尤其是老年人及食管有结构和功能异常者,宜取坐位或立位服药,且服药后别立刻平卧,至少保持站立或端坐姿态数分钟。
3.不受饮食影响的刺激性药物,可在餐后服用。
4.不少老年人吞咽困难,害怕药物对食管的影响,就将药品弄碎或剥去胶囊外壳后服用。这种做法必须征得医生同意,因为有些药片、胶囊外壳具有肠溶或缓释作用,不能随意破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