隐翅虫皮炎是由于人体接触毒隐翅虫体液引起的急性毒性皮肤炎症,好发于秋季傍晚,多发于暴露部位。皮损多呈条状水肿性红斑,汇集成丘疹、水疱及脓疱;部分损害中心可融合成片,表面稍下陷呈灰褐色;因搔抓可导致糜烂、结痂及表皮坏死,酷似竹签划伤后感染之外观。轻者有瘙痒、灼痛感,重者剧痛难忍,临床常常误诊为带状疱疹。
毒隐翅虫又称逍遥甲虫,头黑色,胸橘黄色,虫体约长0.6~0.8cm,是一种蚁状小飞虫。它常栖居于草木间或石块下,昼伏夜出,傍晚及夜间常围绕灯光飞行。其体液及生殖器内含有强酸性毒素,当虫体被拍打或压碎后,毒素即外溢于皮肤,往往在数小时至两天内发病。所以,当毒隐翅虫附着于皮肤时,不要用手指揉捏或拍打,最好用嘴吹掉或用器物拨落后踩死。
治疗隐翅虫皮炎,局部可用5%碳酸氢钠溶液湿敷,外搽炉甘石洗剂或以新鲜马齿苋捣烂外敷,亦可用云南白药或南通蛇药片与食醋调匀外涂。皮损广泛者可应用抗组胺药,继发感染者酌用抗生素,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内服皮质类固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