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运动后半小时内即能恢复平静,心率、呼吸次数及情绪状态均能 恢复到运动前水平。以心率为例,如果运动量过大,运动结束后五至十分钟 内,心率比运动前还要快六至九次/十秒,且半小时内不能完全恢复平静。
(二)锻炼后依然精神饱满,精力充沛,没有困意,对学习、工作没有 不良影响。相反,如精神萎靡、疲乏、头昏、目眩,则说明运动量过大。
(三)运动达到刚出汗或出小汗程度。不出汗说明运动量不够,大汗淋 漓说明运动量过大。(四)晨练后,早餐食欲很好,食量增加,否则说明运 动过量。(五)通过晨练,体质增强,记忆力增强,学习与工作效率提高, 表明运动量恰到好处。如果身体消瘦、多病、学习与工作效率下降,则说明 运动量掌握不恰当,应及时加以调整。慢性病人的跑步运动量运动量的大小 要因人而异、循序渐进。开始阶段速度可以慢些,距离短些,以后再根据每 个人的实际情况逐渐加快速度,增长距离。患有慢性病的人,最好在跑步锻 炼前详细检查一次身体,听听医生的意见。一般说来,慢性病患者的运动量, 以相当于同龄健康人的 30~40%为宜。若健康状态有好转,说明运动量合 适,以后可适当加快速度和增长距离。反之,说明运动量过大,必须减少运 动量或停止跑步,改做其它较轻松的活动。跑步的环境选择不宜在雾中和硬 质马路上跑步。因为雾中含有较多的有害物质,如煤烟、粉尘、二氧化硫、 氟化氢、病原微生物等。人在雾中跑步,容易把雾中的有害物质吸入体内, 影响健康。在硬质马路上跑步,地面对身体的反作用力增大,容易引起脚部 疲劳,甚至出现扭伤,另外马路上人多车多,稍不注意还容易发生意外事故。 因此,跑步最好在无雾的天气进行,并要选择泥土路面,有条件的可在运动 场地或公园里进行。